期刊简介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科技期刊。本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宏扬中医养生保健学术的巨大宝藏,努力发挥中医养生科学的作用”的办刊宗旨,努力传播中医药为主、西医为有效补充的医药卫生和健康保健的新动向、新成果、新经验,引导人们在精神健康和心身修养,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生存等方面科学地保健,致力于促进国内外医药健康和医疗保健的学术交流和推广,把中医药和先进的西医诊疗技术走向世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中华气功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出版部门: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4536/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53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中华气功
  •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4536/R
  • 国内刊号:11-453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2011年第11期文章
  • “风湿”久不愈内调气血外查病源

    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风湿是不治之症,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整天忧心忡忡,胡思乱想.到处求医问药,尝尽偏方也不见好,殊不知病源可能就在您的家里.绿树成荫、喷泉长流的布置无形中加重了水湿之气.去除了病源再行调节气血之法才可事半功倍.时值金秋,到长沙游玩,与好友漫步橘子洲头,面对南国大好河山,顿感豪气满腔,心神舒畅.一旁的老友却一直闷闷不吭声,我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悄声问道:老兄缘何愁眉不展?......

    作者:孙立彬 刊期: 2011- 11

  • 保健灸:健脾壮肾,益寿延年

    艾灸中有一种方法叫扶阳灸,可以说是保健灸的起源.第一个提出扶阳灸的人叫窦材,他是一个道医.道家的人讲究人的阳气要旺盛,“阳气若盛千年壮,阴气若强必毖伤”.阳气指的就是人的正气.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艾灸是用火灸的,会不会导致上火呢?不会.因为它扶的是“阳气”,而不是火.火是什么?是风、寒,暑、湿、燥、火的“火”,在中医属于六邪.人得病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第一种是内因,就是咱们说的情志,即喜、怒......

    作者:刘全军 刊期: 2011- 11

  • 肝肾气不足请用雌鸽木耳汤

    阳痿一证多因,表现各异.肾气不足,以阴茎勃起后半软不硬为特点;肾阳虚弱证,以阴茎无法勃起为特点;还有阴虚火旺证,以性欲冲动时一触即泄为特点.如果是肾气不足引起的阳痿,用能下气的雌鸽炖汤,并且同时按摩肝肾两经,可以促进性功能的改善.......

    作者:胡维勤 刊期: 2011- 11

  • 病多是撑出来的

    虽然过饥过饱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黄帝内经》更侧重于饮食过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吃不饱、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确实不多见了,特别是在城镇居民中,饮食所致疾病多数是过食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多数是撑出来.......

    作者:贺娟 刊期: 2011- 11

  • 养生秘药:五石散与黄精

    上流社会的神秘养生药——五石散五石散就是道家散剂中的一个名方,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方里面的五石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和硫磺.五石散也叫寒食散,开始是用来治病的药,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病人,因为这种药燥热,对伤寒病人来讲有补益的作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很多上流社会的人把它当成一种时尚的延年健体的东西来吃,认为它有增强体力,让人神清气朗的功效.......

    作者:张其成 刊期: 2011- 11

  • 秋乏来袭,首先要调好脾胃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作者:王凤岐 刊期: 2011- 11

  • 咽喉要道,重视养护不可小瞧

    说起咽喉肿痛,您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仅是说话困难,还影响饮食,吃每一口食物都像受刑一样,再好的美味此刻也难以勾起食欲来,忍住不吃吧,可难受的要算喉咙要经常习惯性地吞咽一下,这个平常我们都察觉不到的简单不过的小动作,而此刻却变成了难以避免的痛苦,这时候才体会到古人为什么把地位重要或形式险要的通道叫做“咽喉要道”.......

    作者:吴大真 刊期: 2011- 11

  • 风热寒湿,皮肤瘙痒,“方”到痒止

    [偏方1]马尾松针水:取马尾松针60克,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适用于风热型皮肤瘙痒.[偏方2]芥末猪肚:取猪肚400克,芥末20克,香菜10克.先将猪肚洗净煮熟,切成丝,用精盐等调料拌匀,然后和芥末、香菜末一起搅拌,即可食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风寒型皮肤瘙痒.......

    作者:韩平 刊期: 2011- 11

  • 已觉秋窗愁不尽

    [解题谈俗]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玉的忧郁心态,真是贴切.不过这不是他的创造,关于“悲秋”的绝唱在他之前已屡见不鲜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海畔尖山似箭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1- 11

  • 减法健康首选刮痧

    健康是大众现在关注的话题之一,但如何才能健康,很多人认为只能吃大鱼大肉、吃补品、吃药、吃保健品即用加法才行,其实在当今社会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牛奶、地沟油、无处不在的各种各样食品添加剂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我们的身体,是该用用像刮痧拔罐这样的减法了.......

    作者:王敬 刊期: 2011- 11